当前位置:看中流奇闻 > 奇人异事 > 手机访问:m.zhongliu365.com

南海沉船寻宝的“夺宝贼兵”(2)

来源:www.zhongliu365.com时间:2012-08-05奇闻指数:编辑:admin手机版

    出水文物

    2

    外国“海底盗宝”者的疯狂

    上世纪50年代,法国海军率先发明了自携式水下呼吸器,即现代常规的轻潜技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项技术专利的最先引进者不是法国军方,也不是政府部门,而是一个个专事“海底盗宝”的沉船打捞组织。

    有了先进技术的支撑,盗宝者愈加肆无忌惮,此后的30年间,从地中海到澳洲,从加勒比到印度洋地区,沉睡海底千百年的各色商船、战舰相继被打捞出水,他们也在这些沉船中获得了丰厚回报。进入上世纪80年代,西方沉船打捞组织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南海,觊觎起海底沉船的宝藏来。

    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在中国南海活跃的西方打捞组织不下10个,他们装备精良,在打捞之前都会进行长期的定位、踩点,有充分把握后再下水,每每一击必中、满载而归。

    1985年,英国打捞商人米歇尔·哈彻在南海南部发现了1752年沉没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吉特默森”号,共打捞出15万件瓷器———主要是乾隆年间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盘、碗和黑彩执壶,以及125块中国金条和金元宝,每块重量达750克。

    一摞海瓷碗,无数海洋生物附于上

    打捞成功后的第二年,“吉特默森”号沉船遗物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被打包拍卖。也直到此时,中国外交部和国家文物局才知晓了哈彻的“盗宝”行为。在所有的申诉、抗议无效后,1986年6月,受国家文物局委托,两位故宫瓷器专家怀揣3万美元奔赴阿姆斯特丹,希望在拍卖会上“尽可能地抢拍下一些文物”。

    然而,他们的想法落空了———整个拍卖会上,两位专家没获得一次举牌的机会,绝大多数拍品的底价就超过了3万美元。除了目瞪口呆外,两人一无所获,眼睁睁看着无数珍宝流散四方。此次拍卖,“吉特默森”号沉船遗物共拍得3000余万美元,其中米歇尔·哈彻进账三分之二。事后他面对媒体,难捺兴奋:“这是我打捞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感谢瓷器、感谢中国(在英文中,‘瓷器’与‘中国’为同一单词)”,他还表示将继续在中国南海从事这项“饶有兴趣的寻宝”。

    南澳一号海底打捞船

    到了1999年末,米歇尔·哈彻打捞队在印度尼西亚北部的南海海域又打捞出巨型清代沉船“泰兴”号,船上共发现100多万件福建德化窑青花瓷器。为了“物以稀为贵”,卖个好价钱,丧心病狂的哈彻竟命人将大部分瓷器打碎扔入海中,只保留三分之一,约36.5万件。2000年,“泰兴”号沉船瓷器在德国斯图加特被拍卖,为了避免“刺激”中国,这次拍卖会并未邀请中方参加,最终拍卖金额也不向外界公布,但事后有消息透露,哈彻此次的收益“数十倍于1986年”。在拍卖结束、收到钱款后,哈彻迅速销声匿迹,再未出现于公众视野。

    “中国沉船=巨额财富”,这个等式早已成为南海各路盗宝者的共识,今天,几乎任何一场中国文物拍卖会都能看到南海文物的踪影。除了那些在南海伺机而动的西方盗宝团伙,南海周边的一些国家,如越南、菲律宾也成立了“水下考古队”,打着考古的旗号掠夺文物。而2012年的中非“黄岩岛争端”,事件诱因就有菲律宾考古船擅自进入我黄岩岛泻湖“文物勘探”。

    出水宋代瓷器

    3

    渔民还是水鬼?

    外国人的盗宝行径直接刺激了国内文物贩子,中国东南沿海的盗捞活动也开始愈演愈烈。

    “南海里的文物多得很,每次出海总能从海底拽上些碎瓷片来,以前从没有人把它们当宝贝,因为这是沉船的东西,捞出来了反还觉得有些晦气……可后来,这些碎瓷片就有人收购了,一麻袋就几十元钱。价钱越往后越贵,一些‘收瓷佬’甚至在出海之前就上船下定金,怕我们把瓷片卖给了别人。”

推荐文章:双头蛇 世界上十大未解之谜 螳螂虾 动物交配

奇人奇事未解之谜世界之最奇异生物宇宙探索

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