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中流奇闻 > 考古奇闻 > 手机访问:m.zhongliu365.com
来源:www.zhongliu365.com时间:2012-08-18奇闻指数:编辑:admin手机版
史载多次巴人征楚,走的就是远古长江经大溪南流清江的这条便利水道。楚人为防范巴人顺江而下、倏忽来去的进攻,还在清江下游的长阳建立了扦关。由清江溯源入大溪再进入长江三峡的这条转进水道,也是当年巴人与中原大国行盐贸易的主要通道,因此在大溪入长江口的瞿塘峡南岸兴旺了一座大溪古镇,这也许是中国第一古老的古镇—近年考古发现,大溪镇一带存在巴文明,早至7000-8000年以上,它被命名为“大溪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峡江流域的一类代表文化。
据有渝东鄂西的盐泉后,巴人开始煮卤为盐,用土舟沿峡江运盐济楚、蜀。巴人被称为“无粮无织”却衣食无愁,他们可以通过盐向邻国换取自己所需的其他物资。“盐巴”一词就是明证—很长一段时间盐被称为“巴盐”,后来称为“盐巴”并一直叫到现在,巴即是盐,盐即是巴,这是当年的巴国、巴人留给中原大国的深刻印象。
巴人在峡江地区的制盐曾经达到怎么样的兴旺程度呢?2005年10月,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李水城和美国学者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院学报》上联名署名发表文章,公布他们在三峡库区忠县的中坝遗址发现了一个大型的古制盐基地的考古报告。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制盐场,考古发掘出制盐的文化堆积层厚达五六米,出土的圜底盐罐数以亿计。该遗址延续时间长,从新石器晚期直到近现代,绵延四千余年,这当然是逐渔盐之利而居的巴文明遗存。
据不完全统计,渝东各盐场共有不同类型、不同口径、不同深度、不同大小和不同形状的古盐井400余口。其中云阳县195口,忠县96口,开县20口,奉节县5口,彭水县13口,万县(今万州区)明时有井72口,巫溪1口,城口16口。今天从重庆沿长江而下,在这条飘带似的峡江热土上,人们还能看到当年巴人的著名盐井遗存:忠县的涂井,开县的玉泉井,云阳县的白兔井,直到巫溪县的白鹿井……这还不包括更古老的鄂西古盐阳(可能在建始)古盐水县(今利川)的古盐井。
现在已废弃的这口古盐井,引导人们走进了这条由“井盐文明”铺就的文化长廊。巴人与华夏的井盐文明有着不解的渊源,盐曾经是猴子(猿)变人的进化关键催化剂,也成为后世巴文明的魂。
土家人与巴人传承关系
巴人最早在三峡大溪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古镇,并因此形成了后世闻名的峡江巴文明的大溪文化。图为大溪古镇考古发掘现场。这里今天已经淹没在100多米深的水下。最终它将深淹三峡库区100米之处,后人再也无复得见古镇原貌。
今天的实证考古已证明,约8000年前,生活在峡江流域的巴人就已开始使用陶刻符号。更让人惊奇的是,某些符号竟与代表中国最早成熟文字的殷商甲骨文如出一辙。上世纪80年代在今三峡大坝所在的杨家湾出土的陶器上,发现有170多种图刻符号是巴蜀图语的一部分,部分符号的特征与甲骨文有明显的类似,其中有要在3000-4000年后才出现在佛教里的“卐”字符。这一发现将原始汉字的起源上推到距今6000-7000年以前。
史传汉字是由夏禹和他的巴人妻子涂山氏带至中原的巴人图语演变而成的,这种说法虽已难考证,却说明巴人图语与汉字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以盐立国的巴民族发明和创造文字,与欧洲文字的创造者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线从事盐业贸易的历史惊人吻合,那就是商贸最需要文字的记录与交流。而考古学家黄万波在巫山发现时间更久远的文字符号,那符号是刻划在象牙上,距今已有100多万年,这可能是已知人类最早的文字符号了。
推荐文章:猴面包树 麝香猫 世界上最大的动物 动物世界性行为大全
中国历经五千多年文明史,随着朝代的不断变迁,很多珍贵的文...
去看看>>说起盗墓这个话题,许多人最先想起的,或许就是一些诸如《盗...
去看看>>非常感谢你劳累的一天还能打开小编的文章阅读,小编将不懈努...
去看看>>考古员发现一块圆边石块,疑为古人磨制的石铲子。 拿起铲子,...
去看看>>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传承至今没有中断过。...
去看看>>大家都知道中国出国女皇帝,但是很少人知道中国也有女宰相。...
去看看>>墨西哥是个奇怪的国家,在遥远的古代,这是玛雅人的生活栖息...
去看看>>考古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作为一种研究古代文明的科学手段,...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