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奇闻 > 宇宙探索 > 手机访问:m.zhongliu365.com

120亿年前或开始形成最早行星(2)

来源:www.zhongliu365.com时间:2012-09-11奇闻指数:编辑:admin手机版

  直到2009年,美国宇航局发射了开普勒空间望远镜之前,我们所知的绝大部分系外行星都是那种气态巨行星,它们在围绕恒星非常近的距离上运行,这当然仅仅是因为它们是所有系外行星中最容易被探测到的类型。这些行星看起来似乎更加倾向于在具有较高金属度的恒星周围形成。

  然而开普勒望远镜的观测结果完全改变了我们对系外行星的认识。开普勒望远镜可以一次将大量系外行星收入视野,从而为我们观察这些外星世界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视角。到目前为止,开普勒项目已经发现了2321颗疑似系外行星目标,其中有超过1/3是体积相对较小的岩石行星体,其中木星大小的气态行星仅占大约11%,另外还有一些海王星大小的,介于两者之间的类型,而在开普勒望远镜升空之前,人类已经发现的系外岩石行星数量屈指可数。

  对于这些拥有系外行星的恒星进行的后续观察给出了让人出乎意料的结果。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玻尔研究院的拉尔斯·巴克哈尔(Lars Buchhave)表示:“我们发现较小行星的存在并不像那些较大行星那样和它们围绕运行的恒星的金属度之间存在那样强烈的相关性。”巴克哈尔是一个多国天文学家小组的负责人,该小组利用光谱对150颗恒星进行了研究,这些恒星周围一共有226颗疑似行星围绕运行。有关他们的工作论文在今年6月份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召开的第220届美国天文学会会议上进行了提交,并随后发表在了《自然》杂志上。

  瑞典伦德天文台的安德斯·乔纳森(Anders Johansen)是巴克哈尔研究论文的合著者,他说:“乍看起来这些巨行星对金属度的依赖性反而高于类地行星是有悖常理的。”只有当你停下来认真思考行星的形成过程时,事情才会逐渐变得清晰起来。行星从规模较小的原始核心到最终通过吸积过程成为行星体,这一过程对于木星这样的气态巨行星仍然存在争议:它们可以直接从太阳星云中像恒星那样冷凝形成吗?或者它们需要一个较大的核心首先形成,并吸引周围的原行星盘物质并以此实现迅速成长?

  气态巨行星对高金属度恒星的“青睐”显示它们是通过核心吸积过程形成的,也就是形成一个相当于地球质量10倍的岩石内核,并用强大的引力在其周遭气体消散殆尽之前将它们积聚到了自己身上,因为在这之后大约1000万年,来自太阳的强烈星风开始吹起,将那些来不及被积聚的气体物质都吹散了。而在金属度较低的恒星周围,它将难以形成足够的重元素物质用来形成较大的原行星核,因此最终只剩下较小的岩石行星。因此乔纳森指出,对于岩石行星的另一种看法是将它们视为半途失败了的气态巨行星内核。
推荐文章: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 世界奇闻怪事 北纬30度 恐龙的资料和图片

奇人奇事未解之谜世界之最奇异生物宇宙探索

本月排行

科学家:就算有边界,人类也无法抵达
  • 宇宙的5大科学预测, 未来相当的炫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