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中流奇闻 > 考古奇闻 > 手机访问:m.zhongliu365.com

被遗忘的中国最早文字(2)

来源:www.zhongliu365.com时间:2012-09-12奇闻指数:编辑:admin手机版

  当然,也不乏早就注意到骨刻文价值的考古学家。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著名的考古学家和鉴定家史树青先生,生前曾对一位找他鉴定骨刻文的赤峰收藏爱好者郝先生说:"这些东西你看不懂我也看不懂,但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文物,你好好收藏着,以后会有人来找你的。"9年后,去赤峰调查骨刻文资料的刘凤君果然找到了郝先生。

  2010年11月,刘凤君把寿光市城东北角圣城古文化遗址龙山文化晚期灰坑出土的"寿骨60"骨刻文,送到中科院考古研究所进行年代测定,确定"寿骨60"的年代距今有3700年历史,再一次坚定了他研究骨刻文的信心。

  造型各异的骨刻文

  刘凤君向我们展示了近期发现的3块刻有骨刻文的骨头。这3块骨刻文均大小不一,最大的长约15厘米,最小的长约5厘米,形状各异。其中最大的是一块猪下颚骨,粗壮的兽齿依然坚固。远看,这些骨头的表面呈土黄或暗黄色,沾有细土,但隐约可见细小纹路。拿放大镜仔细端详,文字脉络可清晰辨识,线条刻划深浅不一,但多呈放射状,字间大都呈无序状排列。

  为证明骨刻文与虫蛀和草根腐蚀以及骨花等骨头的根本差别,这些年刘凤君一直带领他的学生在田野勘测,寻找各种实物标本。他也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了骨刻文出土的规律:一是在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及商代遗址中才会发现这种骨刻文;二是一般小遗址不见,多发现在几十万平方米以上的大遗址中,这些大遗址有的已被确定为早期城址;三是只有在生活区边长一百米或二百米范围内才能发现骨刻文。这说明骨刻文虽说主要流行在龙山文化时期,但经推测,大汶口文化晚期已经开始出现并一直延续到岳石文化和商代。

  "可见,骨刻文的使用和制作不是很随便的,它应该是政治中心或者是统治者、高层人士使用的一种技术手段、传递手段。"刘凤君说。

  2011年的圣诞节,刘凤君带领两个研究生赶往昌乐县任家河史前遗址调查,因为在这个遗址上曾经发现过骨刻文。任家河遗址东西各有一条河,背后是一座山,南面是一片开阔的地带,很有利于生存,刘凤君据经验判断这肯定是一个重要的遗址。"我们就在那里展开调查,在河沿边的陡坡上发现了一个灰坑,稍微做了一下清理。挖了30厘米左右,我们就挖到了骨片,两个研究生惊讶地叫了起来。为保持原汁原味的原象,我们不断地拍照、取证,为的就是告诉大家这是真实的,这不是我们放进去的,的确是在灰坑里挖出来的。当我们完成清理工作之后,小心翼翼地把骨片取出来,一个视力很好的同学发现骨片上面有字,我当时高兴得不得了。由于当时那个骨片是湿漉漉的,不能随便采取措施,回来用小刷子轻轻地清理干净之后,果然发现有五六个字。现在骨片已被送去进行年代测定,以确定它的真实年代。"
推荐文章:北纬30度 世界10大未解之谜 奇异事件 大脑

奇人奇事未解之谜世界之最奇异生物宇宙探索

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