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中流奇闻 > 考古奇闻 > 手机访问:m.zhongliu365.com

"赵氏扶绥龙"化石展带你"穿越"白垩纪(2)

来源:www.zhongliu365.com时间:2012-09-27奇闻指数:编辑:admin手机版

  这是我国华南地区首次发现早白垩纪时代恐龙的完整骨架,当时引起轰动。大批专家、媒体赶赴现场。虽然发掘过程异常艰苦,在200多天的发掘中,考古队的工棚被台风吹翻两次,工地被暴雨水淹两次,成团蚊虫袭扰、烈日暴晒更是苦不堪言,但一切辛苦都被发现化石的喜悦心情冲淡了。

  2002年3月,全部化石连土带泥全部取回广西自然博物馆内。当时出动了大卡车、吊车,光运输化石用的石膏套箱就有25个,其中最重的套箱两吨多。

  修复研究完成装架

  2002年4月,扶绥龙的修复工作全面铺开。化石被慢慢剔除泥土,现出明显轮廓。由于野外植被根系、风化雨淋造成的破坏,化石裂纹很多,断裂部分需要用胶水粘结,大的裂缝用石膏填充修补,经过3位修理专家一年多的细心工作,才修理完毕。

  2012年3月,广西自然博物馆正式启动了扶绥龙的复原装架工作。由于化石埋藏比较浅,犁地都能犁到,扶绥龙化石损失较多,只余全身10%,仅有左肠骨、左耻骨、前部尾椎、大部分的背肋和左股骨的远端。而且恐龙化石较重,一块化石需要五六个人才能抬得动,稍有不慎就会断裂。为了保护化石不受进一步的破坏,真化石采用玻璃钢模型替代进行装架。程序是:首先用石膏补配大量缺失的化石,然后用玻璃钢翻制一套模型装架,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给模型上色。经过半年多的制作,扶绥龙的装架工作才得以完成。

  研究结果表明,“赵氏扶绥龙”是一类较为原始的巨龙形类恐龙,代表了白垩纪早期生活在地球上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它的发现对研究白垩纪早期蜥脚类恐龙的分布、演化、古环境和古气候提供了确凿的古生物学证据。

  未解之谜引人关注

  围绕着这条巨龙的未解之谜,许多先睹为快的观众都纷纷提出了问题,莫进尤饶有兴味地进行了解释。

  生长之谜:巨龙如何长成?

  蜥脚类恐龙靠进食植物为生,“吃素”如何能长成50吨的庞然大物?令人难以想象。

  莫进尤说,这也令古生物专家吃惊。六榜龙已经有6米高,接近20米长。但扶绥龙进一步超出人类想象,可以说“突破了人类理解的生物生理的极限”。因为生物个体太大了,会影响其生活和代谢。扶绥龙如何睡觉,难道24小时站立?它每天要进食多少食物才能维持?人类能看到的世界最大生物蓝鲸,有30米左右,但头部很大,一次能摄入的食物很多。扶绥龙头部这么小,难道一天不停地进食?也许当时空气里的氧气充足,植物所含的蛋白营养成分跟现在不一样。总之,恐龙打破了现在生物领域的规则,人类不可理解,但它又确实存在。
文章推荐:关东地震 白起 玛雅预言的世界末日 玛雅人预言世界末日

奇人奇事未解之谜世界之最奇异生物宇宙探索

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