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史上最著名的盗墓者(12)
来源:www.zhongliu365.com时间:2013-04-05奇闻指数:编辑:admin手机版
至道三年(997年)三月,当了22年皇帝的赵光义病死于汴京万寿殿,葬于永熙陵。太子赵桓(宋真宗)捶胸顿足,痛哭流涕,当时是披头散发,悲伤至极。实际这是假样,赵桓恨不得他老子早死他好做皇帝呢。
赵桓为表孝道,给老子的陵墓造得高大宏伟。地宫向下挖了一百尺,宋四尺约合现代的一米,就是深40米,远远超过了一般的20~30米深。而永安陵深五十七尺,仅有永熙陵的一半深。
赵光义生前爱好古玩,这些收藏,包括弓剑、笔砚、琴棋之类全都随葬。当年十月初三下葬那天,送葬、抬棺、抬法物(随葬品)的士兵力士,这些“役夫”共有11193人。这么大规模送葬队伍,可以想见随葬品会有多少了,所以盗墓者会紧紧地盯着皇陵。
赵光义袝葬后陵有三座,其中一座是元德皇后李氏陵,此陵在历史上多次被盗,直到20世纪80年代仍这样。1981年秋,当地连降暴雨,导致陵台塌陷,墓室暴露。经国家文物局批准,1984年秋天,河南省考古研究所与巩县文物保管所对其进行了联合考古发掘。
李氏陵虽然近千年来多次被盗墓贼光顾过,但仍出土了大量的已残缺随葬品,相当有价值。其中,仅玉谥册、哀册、瓷器就有82件。由此可见未被盗前的随葬品之丰厚了。
宋真宗随葬品“晒”了两次
值得注意的是,宋陵的随葬品,似乎不像以往朝代那般神秘,在《宋史》《宋朝事实》这些史料中,均有披露。
原来,宋朝皇家丧礼中有一种礼俗——“葬前展览”。就是把将要随死者下葬的物品,在下葬前进行展示,召集辅臣前来观看。这与过去北方民间喜礼中“晒嫁”,即将嫁品摆在院子里请外人观看的风俗是相对应的。现在流行的“晒工资单”、“晒藏品”之类的所谓“晒文化”,可能就是由此而来。
宋真宗永定陵中的随葬品就“晒”过两次。《宋史·凶礼志·山陵》(卷一百二十二)记载,第一次是收殓时。宋真宗是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十九日去世的,三天后的二月二十三日,“陈先帝服玩及珠襦(玉衣)、玉匣、含、襚(殓服)应入梓宫之物于延庆殿,召辅臣通观”。“晒”后次日,即将尸体收殓入棺。
顺便说一下,随葬在棺内的物品,一般都是最值钱的好东西。棺内放置这些宝物有人说一般置于头部,实际不是这样,通常情况下是“左肩右足”,即在左侧肩旁上方和右脚边。所以,有经验的盗墓者在打开棺椁后首先会搜索翻动这两个地方。当然,身体下面也会有好东西。
第二次“晒”是在当年的九月十一日,即陵墓已造好,梓宫要下葬前。皇家“召辅臣赴会庆殿,观入皇堂物,皆生平服御玩好之具”。这些物品是要进入地宫的随葬品,即棺外之物。“晒”过之后,分类集装到不同的箱子里,置于地宫内放置棺椁的宝床上(一般在棺椁两侧)和相应的厢房中。
宋真宗生前收集了不少“天书”(珍本秘笈),在展示随葬时,继位的宋仁宗似乎舍不得让这些“天书”随葬,便召集辅臣商议天书处理。辅臣告诉仁宗,这是真宗尊奉天道秘获天赐之物,这份吉祥是属于他的,不能留在人间,而应该随葬放在陵内。
宋仁宗只得采纳了大臣的意见,将这些“天书”送到长春殿,在梓宫向陵区启运前,这些“天书”就先送走了。后来因为陵墓被盗,这些书全部失落了。是毁坏了,还是被盗出了,民间还有留存吗?这些问题都成了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