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奇闻 > 历史野史 > 手机访问:m.zhongliu365.com

那些曾经励精图治的皇帝

来源:www.zhongliu365.com时间:2014-02-04奇闻指数:编辑:admin手机版

  1996年岁末,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在北京看话剧《商鞅》。当看到当初励精图治意气风发的改革者商鞅终为顽固派羁绊,车裂而死时,禁不住潸然泪下。事实上,中国历来不仅有象商鞅这样因为励精图治而最终下场不妙的大臣,还有那些也曾励精图治,最后却在老大帝国铁桶一般的体制压迫下黯然收场甚至不可收场的皇帝。我们不妨来看个究竟。
  
  先看北宋神宗皇帝。1607年,刚刚过了20岁的宋神宗赵顼即位,成为大宋第六代皇帝、从登位那天起,他就显得很是有些忧心忡忡,心力交瘁。原因是大宋这家百年老店此时已经百弊丛生,神宗即位时,北宋的统治面临一系列危机,军费开支庞大,官僚机构臃肿而政费繁多,加上每年赠送辽和西夏的大量岁币,使北宋财政年年亏空,据《宋史·食货志》记载,至治平二年(1065年)亏空已达1570多万。广大农民由于豪强兼并,高利贷盘剥和赋税徭役的加重,屡屡暴动反抗。所以他甫一即位,便有那么多棘手的矛盾等着他去解决,有那么多的迷津等着他去指点,历史过早地甚或可以说是不负责任地把那么多的重担压到了这位年轻的皇帝身上,这使神宗赵顼感到了肩上担负的沉重的责任与压力。应该承认,神宗赵顼便是那种极具忧患意识和政治责任感的极少数人。作为一位继统帝王,按说,在承平年间,只要他乐于守成,安分守己,得过且过,平时只管尽情地去享受人主通常所享有的那些声色娱乐,富贵荣华,他的太平天子一定会当得快快活活,有滋有味。可是,由于性格使然,血管里总是流淌着不安分的血液,不甘平庸的他在嗣位新君后却一心要励精图治,揽辔澄清,变法图强。据《宋史》记载,神宗自幼“好学请问,至日晏忘食”。当太子时就喜读《韩非子》,对法家“富国强兵”之术颇感兴趣;还读过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对王安石的理财治国思想非常赞赏。值此内外忧患,财政困乏之际,神宗没有气馁,力图“思除历世之弊,务振非常之功”,表现出“励精图治,将大有为”,“奋然将雪数世之耻”的政治气概。

奇人奇事未解之谜世界之最奇异生物宇宙探索

本月排行

团团转!
  • 古代神童真多!甘罗抛砖引玉,后面一大堆,小孩子当大官干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