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中流奇闻 > 科技探索 > 手机访问:m.zhongliu365.com

中国传统星象何以少人关注(2)

来源:www.zhongliu365.com时间:2015-01-27奇闻指数:编辑:admin手机版

  七年前,天文爱好者徐刚开始进行中国传统星官的形象化设计和图案式中国星图创作,先后完成了170多个星官图案的绘制,第一次完整呈现了中国古代传统星官的形象。

  同样是机缘巧合,2009年正值国际天文年,当时任《天文爱好者》杂志社社长的齐锐和北京古观象台助理研究员万昊宜,在擦拭位于北京古观象台的清代天体仪时,发现上刻星图与苏州的宋代石刻星图《天文图》有很多不同,由此两人开始大量的调查研究,历经五载终于编写出《漫步中国星图》,首次为世人还原出中国古代星空的真实面貌。

  “中国传统星象布局相当严谨,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的星空。”齐锐告诉记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先人把古代社会和传统文化映射到漫天星斗,建立了与西方星座完全不同的星官体系,体现“天人合一”理念的中国传统星象。

  曾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和北京天文馆工作多年、一生从事天文科普工作的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李元说,中国古天文领域有待开发的空间还很多。

  “古诗有云‘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想借用古人的话说‘今人不见古时星,今星曾经照古人’,今天,现代人探索古代星空的奥秘终于变为现实。”

中国古代先人是如何观星的

  中国古代先人是如何观星的

  古希腊星图与中国古代星图是人类历史上较完整的两大星图体系,前者逐渐演变为目前国际通用的88个星座,而中国古代星图则自清末逐渐淡出主流,甚至连不少天文界专业人士也不清楚我国古代先人是如何观星的,天文学博士、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告诉记者,自己是基于现代天文学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对于中国古代星象体系的了解也极其有限,当得知中国古代星空的原貌后,不禁感慨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漫步中国星空》作者之一的齐锐告诉记者,中国古人非常聪明,早在上古时代就开始将满天星斗划分成群为它们取名,到了三国时期,由天文学家陈卓统一全天星官,形成了以“三垣二十八宿”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星官体系。到隋代时出现了《步天歌》,以生动的韵文将周天恒星连缀在一起,弥补了星图难以流传、文字不够形象的缺点,做到了“名中有图,言下见象”,由此繁难而神秘的星空因它而变得平易而充满诗意。而历朝历代都有恒星观测资料,传承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是天文学家在宋代皇祐年间(1052年)所观测的恒星数据,它是“三垣二十八宿”传统星象的典型代表。

  “为了恢复宋代星图数据,复原古人眼中的星空,我们运用现代天文观测数据,结合天文史学文献,一一比对了中西星图中1400多颗星,下了很多功夫,终于完整呈现了中国古代星空的盛景。”

  最早的星官图,失散已久未能传世

  星座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星官”,东汉张衡描述星官的命名:“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于是备矣。”

  中国古代的星官,从天皇大帝到农丈人、从战场到市场、从天枪到簸箕,其名称和布局都非常社会化,地上王国、山川百物、人间百业都搬上了天际,涵盖了古代神话、历史典故、社会制度和人文习俗等,几乎是按照地上人间的模式在天上复制了一个世界。

奇人奇事未解之谜世界之最奇异生物宇宙探索

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