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中流奇闻 > 历史野史 > 手机访问:m.zhongliu365.com

同治“打虎”后权力结构不稳固(5)

来源:www.zhongliu365.com时间:2015-03-28奇闻指数:编辑:admin手机版

  蒋氏的观点大体不差。既然学习西方,无基础,乏成例,起初必定异常生疏,故改革就脱不了“摸着石头过河”的特殊路径。然改革的终极目标应是顺利过河,而不是循环往复地埋头在河里摸石头。故改革亟切需要拿出顶层设计,从而追根溯源,系统谋划,在最高层次上寻求政治的解决之道。诚然,囿于改革初期经验不足及“督抚洋务体制”的束缚,清廷中央推进新政主要采取自下而上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尚可理解,但直至改革尾声阶段,中央依旧未拿出自上而下体现新政远景目标的顶层设计方案。综观近四十年之洋务新政,所依据的纲领性文件,居然是咸丰十年(1861年)恭王等大臣上奏的《统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呈览请议遵行折》。面对如此走一步看一步、不知何处是尽头的改革,难怪蒋廷黻要慨叹:“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此等“远忧”,彼时无论朝堂之上的恭王们,还是抚绥边疆的曾国藩们,都未曾察觉,之后改革面临的困境甚至死局,多源于此。

  “暗战”:意识形态领域的“左右互搏”

  英国著名作家布兰德与白克浩斯在其合著的《政治强人慈禧》一书中,将慈禧听政年代分为三期,第一期(1861~1873年)是其“实验性的统治期,其间她尝到了权力的甜头,而避免锋芒毕露”。听政之初的低调,一来在于她意识到自古女性统治者在中国常常不得人心,二来在于她对诸多执政常规与程序尚缺乏了解,只能依赖恭王辅佐,避免陷入迷宫般的政务当中。故“她宁愿让铁拳藏在天鹅绒手套里,除非受到公开的挑战”。也正因垂帘初期的谨慎与小心,慈禧一度赢得官民之赞誉。

  既然是“铁拳”,便不单单可打出刚劲十足的“降龙十八掌”,亦可施展以柔克刚的“太极功”。新政肇始,两宫便大张旗鼓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建,提倡程朱理学。因为两宫知道,先天执政能力的不足,使她们注定无法在洋务方面占据领导地位,故唯有开拓理论阵地,笼络儒学名臣,方能与恭王一争高下。也正是秉此方针,精研与宣传理学成为官员升迁的终南捷径,几年内倭仁、吴廷栋、李棠阶、李鸿藻、翁同龢、徐桐、张之洞、潘祖荫等一批理学官僚纷纷进入中枢,充当两宫与恭王对峙的阵前先锋。所以《剑桥晚清中国史》著者认为“宋代的理学继续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原因之一是把它作为抗衡实用主义的恭亲王力量的手段,另一个原因是用它来延续国家与文化的实质,这种实质正是清朝统治阶级领导成就的标志”。

奇人奇事未解之谜世界之最奇异生物宇宙探索

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