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奇闻 > 历史野史 > 手机访问:m.zhongliu365.com

最后一个敢以“帝师”身份自居的文人(5)

来源:www.zhongliu365.com时间:2014-12-22奇闻指数:编辑:admin手机版

  樊哙在鸿门宴上指责项羽是“亡秦之续”,这个狗屠出身的家伙果真是一刀见血。从作风上看,项羽确实是秦的逻辑延续:一样的暴亢,一样的强梁,一样的迷信军事而轻视政治,迷信人力而藐视时势,迷信权力而轻视民心。于是,一样的,也需要张良这把绵软的剃刀来收拾,张良的复仇之刃合乎逻辑地指向了项羽。

  《项羽本纪》中,项羽的第一次“大怒”,就是在鸿门宴前听说刘邦已先入咸阳之后。并且接连两次“大怒”。此前,无论是杀殷通、诛宋义,还是巨鹿之战,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承受多么巨大的压力,他都能保持心态。而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他动辄大怒、大怒,简直是不胜其怒。显然,这是他心情烦躁的表现,是他力不从心的表现,是面对高智商的对手无可奈何的表现。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碰到了一个比自己有优势的对手。谁能说他一次次大怒,不也是对自己发怒呢?他碰到了一个软绵绵的对手,这使得他的拔山之力无处施放。直至他急中生愚,竟提出要与刘邦单挑独斗,以决雌雄。刘邦显然已经感觉出,这个貌似强大的对手,已经失去耐心与信心了,已经面临心理崩溃的边缘了。阴险狡诈的刘邦笑着说—“吾宁斗智,不能斗力”。他凭什么与项羽斗智?凭的就是他身后的张良。

  而项羽身后唯一的智力资源—范增,已经死在回彭城的路上了。孤苦伶仃的项羽如一棵孤独的树,独立荒野,四周的斧锯已经围拢而来。

  羽兮羽兮奈若何?!

  刘邦后来谈到他能战胜项羽的原因。他提到了三个人,第一个就是张良。他说: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刘邦取了天下,张良报了仇。两人各得其所,皆大欢喜。两人的合作至此也算有了良好的结局。可是得天下的刘邦万里长征才走完第一步,他还要为如何坐稳天下操心,而复了仇的张良则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万事大吉。当萧何、陈平诸人继续为新王朝殚精竭虑时,张良则杜门不出一年有余。在汉初百废待兴的时期,天才的张良本应大显身手,可他好像不愿成为官僚体制中的一颗螺丝钉。他好像只是刘邦和吕后的顾问。刘、吕请教一下,张良就漫不经心地指点一下。当然,以他一贯的胸有成竹,所指所点,应该都是点睛之笔。可以说,随着项羽自刎乌江,复仇者张良也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我们看看他自己是怎么说的:

奇人奇事未解之谜世界之最奇异生物宇宙探索

本月排行